帮孩子战胜恐惧

时间
2003-10-14

和父母道过“晚安”,熄灯后,漆黑的卧室也许会成为孩子最害怕的地方。两三岁的幼儿可能误认为柜子是怪物;七八岁的儿童可能会毫无理由地相信被通缉的杀人犯就在窗外;而十几岁的中学生则可能害怕第二天同学们会讥笑她的头发过短。

恐惧,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是很正常的,帮孩子战胜恐惧,是父母的责任。

蹒跚学步时---初次害怕

幼儿长到10个月时,就能分清熟悉的东西。那些从未见过的东西,以及特别大、特别亮、声音特殊的东西,都可能使孩子产生恐惧感。

两岁的娜娜在参加表姐的生日晚会前,根本不懂得害怕。晚会那天,娜娜看见一个大红鼻子、橘红色头发、嗓门洪亮的小丑,吓得浑身发抖,紧紧抱住妈妈的脖子。又一个生日晚会到了,她不肯再去,两眼充满恐惧:“不要,我不要小丑!”

娜娜的妈妈决心帮助女儿战胜对小丑的恐惧心理。夫妇俩找来各种动物道具,把自己打扮成小丑模样。然后,他们带女儿去一家道具店,摸小丑的衣服、鼻子、头发。最后,一家三口都穿上小丑的衣服,带上大鼻子和假发,扮成小丑。这时,女儿才知道小丑是普通人穿上演出服扮演的。小丑的嗓门也许是大了些,但他们不会伤害任何人。

学龄前儿童---害怕来自想象

同许多孩子一样,3岁男孩小明特别喜欢卡通画上咧嘴大笑的恐龙。他以为所有的恐龙都是这样逗人喜爱。后来,他在一部电影中见到了张牙舞爪、面目可憎的另一类恐龙,他吓坏了。妈妈一再解释,小明才明白,张牙舞爪的恐龙并不会伤害他。

要消除学龄前儿童的恐惧感,首先要理解他们的想像力。3岁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,但要让他们弄明白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,哪些东西是现实的威胁,哪些东西不会伤害自己,却很困难。

一些实际的方法也许能帮助孩子们。我们可以顺着他的思路,进入他的想像中,给他一支手电筒让他当成手枪,告诉他可以向怪物射击。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,也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,明确提醒他是安全的,教他背诵这样的话:“不用害怕,父母就在隔壁。”有时,让孩子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也很有必要。

小学时期---恐惧真事

有一个小男孩,总认为窗外不远的地方有个被通缉的杀人犯,一连几夜他都无法入睡。无奈之下,父母只好带他去看心理医生。医生问男孩:“你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?”他很果断地说:“让父母系个铃铛挂在我卧室的窗户上,如果坏人想进来,我就能听到铃铛响,他也会被吓跑。”

我们可以与孩子沟通,如给他们介绍公共安全防范体系现状,购买地震、龙卷风之类的科普书籍,让孩子了解人为危害以及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很小,他们的无理由的惊恐也可能逐渐淡化。

青春期---社交恐惧

12岁女孩晓云的母亲给她买了一件不太时髦的上衣。她不知所措地想:如果穿出去,同学笑话怎么办?她忧心忡忡。

青春期少年害怕别人不接受自己,怕丢面子。他们爱夸大自己的尴尬处境。比如,如果父母离异,他们可能会感到羞愧,觉得低人一等。

这种恐惧有时会延伸到教室。中学生常常害怕不能达到老师和父母的要求。一个14岁的男孩曾多次产生自杀的念头,只因为父母和老师期望他每门功课考优秀,而他不想取悦于任何人。

父母应明确告诉处于青春期的孩子,不是期望他们极端完美,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努力,能够做得更好。

和孩子多沟通,做他们的朋友,尽量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,这是帮助孩子们战胜恐惧的最好方法。在民主、平等的家庭里,孩子感到自由、放松、不怕被嘲笑,能大胆敞开心扉,他们的恐惧感也会逐步消失,顺利进入成人期。